杭州亚组委到浙江大学开展场馆对接工作,紫金港校区有了新“地标”
作者:文章来源:五星体育直播发布日期:2021-07-25 20:32:57
启真湖、求是大讲堂、 艺术与考古博物馆……提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“必打卡”的地标性建筑,你会想到哪些?
今年6月,位于浙大紫金港校区的体育馆改建工程全面完工,浙大紫金港校区新“地标”诞生。
浙大紫金港校区有了新“地标”
浙大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位于学校东大门北侧体育中心组团。杭州2022年亚运会期间,这里将承担篮球小组赛和名次赛重任。
体育馆外观呈正圆形,由四根桁柱伸出的悬缆固定,形似发射着信号的“路由器”,极具辨识性。
体育馆2020年2月开工改建。主体结构和外立面不变,对现有的竞赛场地、观众区域设施、赛事功能房间、赛事专用系统、媒体及转播区、安保及交通等体育赛事功能空间进行了改造。
体育馆的东北侧,是亚运篮球热身馆。
热身馆原是一个露天泳池。2020年2月开工改建在原有场地基础上,新建两片篮球热身场地,及运动员休息室、赛事功能用房等配套用房。
两座场馆中间,新建了一座140米的连廊。从热身馆可直接通向比赛馆,为赛事运动员的流线做了很好的规划。
“体育馆和热身馆的改造,遵循了杭州亚运会‘节俭’办赛的理念,并充分考虑到赛后场地的便捷和可持续性。”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,场馆已于今年4月27日完成体育工艺验收, 6月10日完成了消防验收工作。
7月22日,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、副市长陈卫强赴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调研。陈卫强对亚运篮球比赛馆、热身馆建设情况表示肯定。
他指出:“亚运场馆除了要保障赛时需要,更要‘还馆于民’。亚运场馆要在赛前、赛后开放给学生、周边民众使用,要以人为核心,在各个阶段释放亚运红利。”
9月全国大学生篮球邀请赛开“战”
“当前,浙江大学已完成了亚运场馆的建设‘收官之战’和场馆化运行‘筹备之战’。”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透露,浙江大学组织了学校骨干力量完成场馆运行团队指挥层、核心团队、场馆各业务领域人员组建,并参加了场馆化运行的培训工作。
举办赛事是检验场馆化运行团队水平的“金”标准。
今年9月,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将迎来“韵味杭州”2021年全国大学生篮球邀请赛。
比赛计划于9月11日-17日在亚运会篮球项目四个比赛场馆进行。
届时,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近百位选手参“战”。
“举办赛事是对杭州亚运会篮球小组赛的一次‘预演’,是对比赛场区、赛事器材、竞赛信息、赛事运行流线、竞赛程序等业务领域进行的集中测试。”陈卫强表示。
“接下来,浙江大学场馆运行团队要明确工作职责、任务部署、运行流程,对赛事进行推演,完成好各项赛事筹备工作。”邬小撑说。
杭州亚组委“牵手”浙大
一年来合作结硕果
2020年7月8日,杭州亚组委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,双方围绕智能亚运、志愿服务、咨询服务、人才培养、医疗保健和亚运文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。
一年来,合作取得哪些丰硕成果?
浙江大学的展示机器人、AR/VR等前沿技术应用成果为智能亚运提供技术支持,4个项目入选“智能亚运一站通”。
智能篆刻字体
其中,首个上线的“智能篆刻”功能,将AI与篆刻相结合,让传统艺术根植于“智能亚运一站通”,开启了别样的亚运文化之旅。
此外,浙江大学还将为亚运会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,目前正着手进行4000名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,并提高语言类志愿者的保障工作。
“参与亚运筹办工作是浙江大学光荣使命和责任。”邬小撑透露,接下来,浙江大学要加强与杭州亚组委、属地的协调沟通,继续发挥学校在科研、人才方面的优势,发挥高校引领作用,生动展现浙江、杭州与浙江大学的精神魅力。
“要抓住杭州亚运会倒计时‘窗口期’,运营好杭州亚运会、浙江大学两个大IP,发挥双方‘流量’优势,统筹推进亚运场馆、智能亚运建设,最大限度释放亚运红利,持久推动城市进步,留下亚运遗产。”陈卫强说。
图文来源:杭州2022年亚运会
录像分类
英超
西甲
意甲
德甲
法甲
中超
其他